大球蓋菇屬中低溫型食用菌,自然生長春秋季多發生于林下糞草腐土上,夏季罕見。其抗逆性強,適宜農田林下套種栽培。種植大球蓋菇利用農作物秸稈、雜木屑等,區別于其他木腐菌培養料,以生料或發酵料露地栽培,不需裝袋后高溫滅菌,管理較簡便。
1 生物學特性
1.1 營養
大球蓋菇“草木通吃”,偏嗜秸稈碳,忌氮素過多,一般以農作物秸稈、雜木屑為栽培基質,添加1%~2%生石灰預濕,無需額外添加氮源。
1.2 溫度
大球蓋菇菌絲生長溫度范圍8~30 ℃,最適12~25 ℃。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13~26 ℃,低于8 ℃或高于30 ℃子實體極難形成。菌絲吃料吃土后越冬不懼低溫,但忌越夏,高溫會發生熱害,導致死亡。
出菇期宜安排在當地氣溫12~26 ℃的春秋季,一般氣溫8~28 ℃均可播種。秋播最好,溫度慢降、菌絲慢長,利于高產;春播要搶早,清明前下地可確保立夏前采完菇。
1.3 水分
培養料含水量宜70%~75%,料水比11.2~1.5,比平菇、木耳(11.1~1.3)高5%~10%。若含水量過高則前期下層料易變黑、菌絲萎縮。原基分化的空氣相對濕度需高于90%,以毛毛雨霧天最適宜,也可以微噴霧替代。出菇期不怕短時淹水,但高原缺水干燥易引起“菇蓋裂花”,造成減產。
1.4 空氣
大球蓋菇好氧,適于露地栽培。大棚種菇要協調好溫、光、水、氣,多通風,減少病蟲害。
1.5 光照
發菌期須遮光培養,出菇期需100~500勒克斯散射光照。光照度過低,光照時間過短,菇蓋呈酒紅色,商品性降低。夏季光照強、濕度低時菇蓋會開裂。
1.6 酸堿度
大球蓋菇喜弱酸性環境,栽培基料和覆土pH5.5~8時,菌絲均能生長,最適pH 5.5~7.5。慶陽石灰性土壤pH 7.5~8.3引種栽培也能出菇,但覆土以pH 6.5~7.5為佳。
1.7 品系
從出菇耐溫性,可分為中低溫型和中高溫型;從子實體外觀形態,可粗分為高大型、矮壯型(粗腿菇)和變色型。菇蓋顏色,以酒紅色和褐紅色為多,而金黃色和純白色較為稀少。
2 仿野生栽培技術
2.1 場地選擇及菇床設計
宜選近水源、好排灌、半陰半陽的地塊種菇,以土質肥沃偏酸性,富含腐殖質又疏松保水的砂壤土為宜??稍诖笈?、農田、林下套種栽培,如蘋果園、玉米地、黃花菜地等。
(1)農田栽培。先鋪4~5厘米厚的農田腐殖土(有條件者可用腐殖土、蚓糞土等),再開溝整畦,做成壟高30厘米,寬0.7~1.2米,長度不限的龜背形菌床(寧凸不凹),畦間留50 厘米人行道。鋪床形式有一床一壟、一床雙壟和一床三壟3種。一床一壟法適合南方多雨稻區,較干旱地區建議采用一床雙壟或一床三壟法,床內集水溝+噴淋水有利于保持濕度及增加出菇面。
(2)大棚栽培。菇棚棚膜以保溫保濕,還能過濾部分光照的濟農黑白雙層膜或得利雙層膜(黑白膜、綠白膜)為好,上覆保溫被,保溫的同時可防止因晝夜溫差大,冷凝水下滴而導致菌絲萎縮。大棚菇床通風不暢會多霉菌,建議在棚外安裝渦旋鼓風機,通過管道將風導入棚內塑料水桶(或水泥水池),再加生石灰塊于凈水中,一可利用水解熱來調控冬季冷風降溫的巨大影響,利于保溫發菌;二可過濾新進空氣,滅菌殺蟲,降低CO2含量;三過濾后的廢棄生石灰漿水(主要成分為CaCO3)可用來澆潑,防控盤菌黏菌,也可作為土壤補鈣劑或酸性土壤改良調理劑。
2.2 培養料制備
(1)備料。每畝(667平方米,下同)總投干料5~10噸。主料可就地取材,要求新鮮、干燥,如各種秸稈、玉米芯、雜木屑等。鋪底的秸稈可整根碾壓后備用。生料混合料和發酵料一般為秸稈雜木屑混合料,秸稈70%~80%,雜木屑20%~30%,秸稈須過切碎機,顆粒長3~5厘米。
(2)生料預濕。10~23 ℃中低溫期采取生料栽培,可用浸泡法和免泡法。播種前需浸水2~3天使之充分吸水變軟,北方干旱缺水多采用免泡法,可關注天氣預報,下雨前將長秸稈及混合料運到大田淋雨及噴淋。下雨+噴淋+噴施綠色環保無毒害型的化學消毒凈化劑(加基料總量1%~2%生石灰漿水、臭氧水、必潔仕或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等),秸稈軟化、防控雜菌效果好。待料泡軟后開畦溝鋪床,把長秸稈鋪底,再鋪混合料,及時播菌。
(3)發酵料制作。23~28 ℃中高溫天氣要用發酵料栽培[。發酵料是將秸稈雜木屑混合料淋濕后建堆(可在堆芯埋設打孔的通風管+鼓風機→吹氧發酵),并在料堆用棒插洞作通氣孔,通風發酵1~2周,期間翻堆2~3次,使水分、pH及粗細度混合均勻。建堆預濕第1次加2%鮮生石灰塊軟化促進發酵,第2次翻堆時加2%粉狀普鈣轉化吸收發酵氨味并促成富含放線菌的高抗雜菌的選擇性培養基?;现幸部商砑?0%~30%的沼渣或沼液形成加沼配方,通風發酵處理7~15天后用。
慶陽提倡“三同步”,即秸稈收獲+降雨+種菇佳期同步,采用“天下雨+人噴淋+料凈化”取代單純“靠天免泡”可加速泡透、實現早播,待小壟堆料溫降至30 ℃以下及時點播菌種。
2.3 鋪料播種
每畝用稻殼雜木屑栽培種300~500袋(“品”字形點播,每袋重0.5~1 千克),也可用枝條菌種(插播)或谷粒菌種(撒播)。選用菌齡適宜、活力強、抗雜能力強的優質栽培種。菌種運輸過程必須避免高溫(要低于26 ℃)、悶氣,到貨查菌后立即播種,剔出的污染菌種即時埋土并潑澆生石灰水。
生料栽培直接在混合料(料厚20~25 厘米)上點播菌種,然后覆蓋一層發酵料,再覆土蓋麥草。純發酵料栽培一般采用3層料2層種或4層料3層種的“夾心餅”播種法。每平方米投干料25千克,總料厚20~25 厘米,用菌種2~3袋。鋪第一層料,厚8~10 厘米,隨后播40%菌種;第二層料厚10~12 厘米,再播40%菌種;第三層料厚4~5 厘米,播剩余的20%菌種;最后覆土蓋麥草。如遇中高溫天氣用直徑4 厘米木棒,每隔30 厘米打通氣孔防燒菌。蓋草后不可再覆土,否則會促生“地雷菇”。
露地栽培播種完成后,為防止風吹開麥草,可加蓋遮陽網。大棚栽培可加蓋報紙、草簾或無紡布等遮光保濕促進發菌。前期大棚菇床上長綠草可形成生態互補,有利菌絲生長,后期再拔草蓋壟。
2.4 菌絲培養
大球蓋菇播后3~5天菌絲萌發,初生菌絲活力較弱,要避免高溫燒菌或低溫“慢”菌。溫度高于30 ℃時揭膜通風,在畦面噴水降溫;低于10 ℃時蓋膜保溫發菌。畦面干時噴水保濕,播種1個月內嚴禁淹水,大雨天氣覆膜避雨。
2.5 覆土出菇
大球蓋不覆土不出菇或少出菇,原因是缺乏土壤益生菌誘導。覆土材料以草炭土、林下腐葉土、農田壤土為好,忌“死黏土”。
(1)覆土發菌。正常氣溫30~35天,菌絲走透料2/3時(相鄰播種穴的菌絲圈相連)進行覆土,覆土厚3~5厘米。土壤含水率保持15%~18%,以手捏能成團,1米高撒下能散開為宜,覆土厚3~5厘米。覆土后適當加蓋秸稈,引導菌絲上串、吃土扭結,或用松針雜木屑覆蓋,驅趕害蟲,增加菇的香味,蓋草厚度以看不見床土為宜。覆土15~20天后菌絲吃土爬面,扭結成菇蕾。
發菌期有效溫度管控是秸稈蓋菇創高產的關鍵,可按有效積溫W=∑(T-t)×d=1 000 ℃進行目標管理(式中,T為日均氣溫或料溫,t=8 ℃,d為天數)并推算出菇期。調控日均菌床料溫不超過28~32 ℃,也不低于10~15 ℃,早春堆料播種適溫下50天左右即可出菇。露地秋播越冬的菌絲圈休眠,到翌年春季出菇,需過百天,如秋播遲的川區溫室大棚120天(海拔1 000米)、塬區(海拔1 200~1 500米)大棚130天、塬區露地235天。
(2)微噴催菇?;铣渥惆l菌好+雨季出菇+微噴催菇=高產。當菌絲走透土面并完成后熟后,揭膜停水,使畦面菌絲倒伏。待菌絲束扭結形成大量白色子實體原基時,加大通風量并保持微噴,每日少噴、勤噴,保持畦面土壤濕潤,空氣濕度在85%~90%,促使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注意噴水時水力過大會形成“花臉蓋菇”。從小菌蛋到成熟需5~10天,應及時采菇,開傘會降低商品性。
2.6 采收
采收以菇蓋球形期為佳,菇蓋外菌膜剛破裂而蓋內卷不開傘者次之;開傘菇孢子彈射變黑即失去食用價值。采菇時一手壓住基料,一手捏住菇腳輕輕轉動拔下。切去帶土菇腳上市鮮售,或曬烘脫水成干菇后包裝上市,或加工成鹽水菇。
采菇處及時用田土補孔,待菌絲休養1~2周后噴水催菇,管理得當可采2~5潮。鮮菇平均畝產高者可達1~5噸,生物學效率一般為25%~50%。